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莆田KTV招聘网 > 莆田热点资讯 > 莆田名言/句子 >  子夏说“关于‘五至’的道理我已经听懂了那么请问什么叫作‘三无

子夏说“关于‘五至’的道理我已经听懂了那么请问什么叫作‘三无

2022-06-07 10:25:52 发布 浏览 677 次

子夏说:“关于‘五至’的道理,我已经听懂了,那么,请问什么叫作‘三无’呢?”孔子说:“没有声音的音乐,没有仪节的礼,以及不穿丧服的丧事。这就叫作‘三无’。”子夏说:“‘三无’的意思,我已经大体知道了,请问有什么诗句跟这‘三无’的意思比较接近的?”孔子说:“《诗经》上说‘日夜秉承天命,宽和而又宁静。’这就近似于没有声音的音乐。‘仪表威严宽和,没有挑剔之处’,这就近似于没有仪节的礼。‘看见人家有死丧,我就竭力去帮忙’,这就近似于不穿丧服的服丧。”

子夏说:“您的这些话说得真是太伟大、太完美、太充分了!您要说的道理应该都在这里了吧?”孔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君子要实行‘三无’,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明它的含义。子夏说:“具体情况应该如何呢?”孔子说:“没有声音的音乐,说明意志不违背民心;没有仪节的礼,威仪从容不迫;不穿丧服的丧事,哀痛由自己内心推及他人,(这是第一)。没有声音的音乐,表达了心志;没有仪节的礼,威仪恭敬谨慎;不穿丧服的丧事,恩义推及四方之国,(这是第二)。没有声音的音乐,使心志顺从;没有仪节的礼,使上下融洽同心;不穿丧服的丧事,可以容纳万国,(这是第三)。没有声音的音乐,日益传播到四方;没有仪节的礼,日益完善;不穿丧服的丧事,说明纯洁的德行十分明显,(这是第四)。没有声音的音乐,奋发心志;没有仪节的礼,普及四海;不穿丧服的丧事,爱心传播到子孙后代,(这是第五)。”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者。汤降也不迟3,圣敬日齐4。昭假5迟迟6,上帝是祗7。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行,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8。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弛9此文德,协此四国。’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者0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所齐(jī):是上升的意思。也 降:生的意思。3 不迟:适时的意思。4 日齐:与日俱增。5 假:通“格”,至的意思。6 迟迟:永久。7 祗:敬重。8 翰:通“干”,犹言“骨干”“栋梁”。9 弛:通“施”。者0 蹶然:惊喜的样子。

子夏说:“三王的德行,可以参配天地。请问怎样才能称作参配天地呢?”孔子说:“要用‘三无私’的精神来治理天下。”子夏说:“请问什么叫作‘三无私’精神呢?”孔子说:“上天无私地覆盖天下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着万物,日月无私地普照天下万物。用这三种精神来治理天下,就叫作‘三无私’。这就是《诗经》里所谓的‘上天的命令不可违背,于是汤王登上了天子之位;商汤的降生正是时候,而他自己圣明而又谨慎,光明磊落而从容不迫,恭敬侍奉上帝。上帝命汤王,统一治理九州的地域。’这就是商汤无私的品德。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普降风雨霜露以滋润万物,这些无不是对人的教化。大地承受着神妙的气层,变化出风雷,风雷到处流动,万物露出了生机,这些无不是对人的教化。清澈明净的德行在圣人身上,而他的气质心态如神一样。(统治天下的)愿望将实现,有神开导而必先降生贤佐,就好像天将要下及时雨时,山川里必会吐出云气。在《诗经》里面就有这样的诗句:‘巍巍五岳,直耸云天。山岳降下了神灵,诞生了甫侯和申伯。唯有甫侯和申伯,才是周朝的栋梁。四周的国家都得到了保卫,四方的民族都得到了抚慰’这说的就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啊!三代的圣王,必先有美好的名声传天下。《诗经》上说:‘光明的天子,美名永久流传。’这说的就是三代圣王的功德。‘施行文德教化,融洽四方诸国。’这说的就是周太王的功德。”子夏听到这里,迅速站起来,背靠着墙恭敬地站立着,说道:“弟子怎敢不接受先生这番教导呢!”

本篇记述孔子与子夏的几段答问,主要就礼乐的特性与作用进行阐述。

孔子说:“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行,庶物露生,无非教也。”这里显然把自然运行的必然性比附于人伦教化,也就是说,从现实性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也有必然性的一面。人的生老病死,不是随心所欲的,不能随主观愿望而变化。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不可违抗,只能顺从。孔子是把这种规律化的东西看作人伦教化的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所谓的人伦教化都是一句空话,是不可能实现的。

《礼记》这本书重在说“礼”,把阐释礼、提倡礼作为其宗旨。如在《礼器》中就说:“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但在这篇中却又提出了“无体之礼,无服之丧”这一说法,其目的在于纠正在实践中将礼的精神教条化、僵化。这也就是说,礼的原则不会改变,但实现原则的各种措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自然运行存在着必然性,人伦教化也有其必然性,教化应顺应这种必然性的规律。

平心静气改善命运

张畏岩,江阴人,积学能文。明万历甲午年,乡试发榜,没有他的名字,就大骂试官。有一道者在旁,微哂说:“相公之文必不佳。”张怒斥道:“你懂得什么!”道者说:“闻作文贵乎心平气和,心气如此,文安得工?”张不得不屈服请教。道者说:“文固要佳,如果命不该中,文字虽好,亦无益处,须要自己做个转变始得。”张道:“命定不中,如何转变得来?”道者说:“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如能力行善事广积阴功而又加以谦谨,以承休命。能到这地步,有什么福不可求的?”张道:“我一介贫士,那得钱来行善呢?”道者说:“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怎的不自反而骂试官?”张自此感悟,折节自持,念念谦虚,尘尘方便;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到丁酉年,果中试。同时有位杨仲举,邻屋檐溜水落在家里,他说,“晴日多,雨日少也。”有人侵过地界,又有“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来些也不妨”之句,可谓谦厚之至了。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壻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壻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者,所以合体,同尊卑也,以亲之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