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莆田KTV招聘网 > 莆田热点资讯 > 莆田学习/知识 >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清代前期除腾吉思、布尔尼等因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清代前期除腾吉思、布尔尼等因

2022-09-21 05:26:39 发布 浏览 905 次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清代前期,除腾吉思、布尔尼等因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发动叛乱外,在漠南北几乎没有出现蒙古牧民的反抗斗争。由于蒙古地处北部边疆,鸦片战争的影响并未很快波及到该地区。直至年后,俄、英、法、美、德、日等列强才分别从北、南通过贸易向蒙古扩张侵略势力,造成经济衰敝,白银外流,王公贫困,因而出现放垦、加租和差派加重等问题。在内蒙古形成了牧民与外国资本主义、中国皇帝和本旗王公的三大矛盾。世纪下半叶,伊克昭盟乌审旗的独贵龙运动等,严重打击了清政府和蒙古王公的统治。内蒙人民还不断掀起反对宗教侵略的斗争。在义和团运动中,摧毁天主教堂七十余座。~年(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西部伊克昭盟和东部郭尔罗斯前旗爆发了反封赋役、反垦、反夺地的斗争。至此蒙古人民的反抗斗争已发展到以武装斗争反抗清政府和蒙古王公的统治。此后不久,便爆发了辛亥革命。

清代蒙古的社会经济,其特点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多种经济的发展。清初蒙古社会秩序从战乱中渐趋安定,康熙又实行了严禁盗贼、教养蒙古、救济灾荒三项措施,到康熙中叶,漠南牧业已有恢复并向前发展。明代兀良哈三卫和土默特已有农业,并出现板升。清代为供应军需,又在察哈尔、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驻军城镇,垦地屯田,但因土质关系,多数没能保存下来,只有内蒙古归化城等数处农业较前发展并培养出土默特的“善种地兵”。随着康雍乾三朝对准噶尔的用兵和西、北两路军营(乌鲁木齐、巴里坤)以及台站的设置,汉族商人随军前往,上列内、外蒙古城镇都有了汉商的商店或杂货铺。旅蒙汉商逐渐发展为北京帮和山西帮两大系统。除对俄贸易的恰克图外,漠南重镇归化城的商业十分繁荣,该处至乌鲁木齐的商路开通后,出现了被称为“北套客”的蒙古族的行商。商业的繁荣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明末蒙古除砖瓦制造业外,木匠、石匠、金火匠(即铸工)都很缺少。清代,蒙古在统一国家中为便于和其他兄弟民族互相学习,加之清代后期建庙频仍,蒙古人也习于这些行业。清代前期各项措施,客观上安定了蒙古社会秩序,改善了牧民生活,刺激了多种经济的发展。但到清代末期,由于外国侵略势力的侵入,以及清廷的腐败,牧场破坏,农村凋敝,商业、手工业萧条,出现了较内地更加荒凉的景象。

在清代蒙古族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非明代蒙古所能比拟。“国语”满文实脱胎于蒙古文字,满语中蒙古语的借词最多。清代官书中的域外名称俄罗斯、察罕汗、扣肯汗等皆经蒙古介绍而采用。著作则萨囊彻辰《蒙古源流》为史学代表作,尹湛纳西《一层楼》、《泣红亭》为文学代表作。至于用汉文写作的名家法式善、博明、壁昌等更不胜枚举。清代官修的大型语文学著作《五体清文监》、《西域同文志》等都有蒙古族的学者参加。清代的历算、测地、量天等科学,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蒙古科学家都是实际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数学方面,明安图所著《割圆密律捷法》的贡献尤为突出。蒙古医生的接骨技术,在石膏绷带法传入以前,一直流行于民间。

喀尔喀蒙古

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初见于明代,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得名。世纪末叶,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扎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析众万余为七旗”,授子七人分领,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东接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南临大漠,北与俄罗斯接壤。

清朝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朝政府建立了联系。天聪九年()致书与后金通好;崇德三年(),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以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顺治十二年(),清朝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八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土谢图汗衮布子察珲多尔济、车臣汗硕垒子巴布,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各赍表遣子弟来朝”。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插手,于康熙二十七年()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土谢图汗等猝不及防,拒战失利。沙俄趁喀尔喀战败,向其上层人物威逼利诱,要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三十年,康熙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见多伦会盟),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废其封建王公的济农、诺颜旧号;按满洲贵族的封号,各赐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爵位。其行政体制也和内蒙古一样,实行札萨克制,加强和巩固了清廷对喀尔喀各部的管辖。雍正十年(),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击败准噶尔部有功,清廷从土谢图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隶属于额驸策棱的赛音诺颜部,由是赛音诺颜部始为大札萨克,与三汗部并列。车臣部、土谢图部由清朝驻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办事大臣管辖,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部由清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统辖。

宣统三年(),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蒙古王公和上层喇嘛,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驱逐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大臣,私自与沙俄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年(民国四年)中俄蒙《恰克图协约》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年蒙古放弃“自治”,哲布尊丹巴接受中央政府册封。直到年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同年月,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年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其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厄鲁特蒙古

清代对西蒙古诸部的总称,中国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元称斡亦剌,明称瓦刺,清称厄鲁特、额鲁特或卫拉特,皆系蒙古语oirad或oyirate之异译及音转。国外学者又往往沿袭突厥语族习惯,称之为卡尔梅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