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莆田KTV招聘网 > 莆田热点资讯 > 莆田日常技巧 >  教授谈中国人的“乘人之喜”

教授谈中国人的“乘人之喜”

2023-02-05 14:49:34 发布 浏览 1638 次

只要有喜事,中国人总要庆贺一番,让“有喜”的人出出血。哪怕是工资涨了一级,也要请同部门的人吃上一顿。这或许有点“乘人之喜”的意味。有些商家也会趁人们有喜事的时候漫天要价,但人们也不会一味地去讲价而耽误办事。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趁人之喜”?怎样的心理特点驱使人们去这样做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的华道云教授。

  交往需要使“乘人之喜”盛行

  华道云指出,喜欢热闹,与朋友交往是人固有的心理需求,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闲暇时间大多在自己家里休息,看电视、上网和玩游戏,过去下班后互相串门的形式越来越少,即使到了春节,拜年和互相走动的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问候。这无形中使人们的交往需要产生了欠缺。一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下意识地用其他的方式来补偿。传统的交往方式少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以新的方式交往、联系。这样,以喜事为由头庆贺一番,大家聚一聚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人们都希望多结交一些朋友,为自己的事业多开辟一条道路。聚会是认识朋友的很好场合,为了事业,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淡化,也为“乘人之喜”抬头提供了机会。以俄罗斯为例,俄国人热情奔放,很喜欢聚会。他们找各种各样的噱头来与朋友聚会。每个人过生日,都会邀请很多朋友来热闹一下,如果圈子里实在没有人过生日了,他们就会一起来过列宁诞辰纪念日,斯大林诞辰纪念日等等。而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年轻人的生日一般是不受重视的,等到儿孙满堂的时候,才会庆贺生日,这也使年轻人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前,重大的传统节日一年也只有一个春节,不像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等。这样,人们有喜事的时候,就会像过节一样,庆贺一番,满足喜欢热闹,向往快乐的心理需求。

  中国人重感情,喜欢在有喜事时回报

  华道云认为,从民族心理特点来讲,中国人是非常重感情的,在有喜事的时候,高兴之余,首先会想到支持、帮助和鼓励过他的人,愿意在自己成功的时候给他们回报。请客吃饭,既能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又能加强沟通,人们当然对此就会乐此不疲。 凡是帮助别人的人,对自己所帮助的人一定是真诚的,得到邀请的时候,一般都会欣然前往,与有喜事的人共同庆贺。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有喜事邀请朋友来而朋友不来,将是一件非常扫兴的事情。为了不扫兴,被邀请的人都会欣然前往。这也助长了人们“乘人之喜”习惯的形成。《礼记》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可见,我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人们有了喜事,会请朋友来庆祝。大家一起热闹一下,都会感觉很快乐。等被邀请的人有了喜事,如果不邀请朋友来庆祝,在人们看来就是“来而不往”,很难被接受。前些年,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互相邀请聚会就会少一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聚会庆祝的条件,这种风气就盛行起来。

  商家利用中国人爱吉利的心理来“乘人之喜”

  西方人讨厌数字“13”,而中国人喜欢数字“6”“8”和“9”。商家抓住了国人的这种心理,就在价格上大做文章。比如结婚庆典的费用会设置为6666,8888或9999,人们为了图吉利,就不去讲价。再如买结婚钻戒,人们会认为价格打折是不吉利的,就好像爱情和婚姻也打了折扣,因此会自愿“上钩”。

  人在喜庆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很急于庆贺一下,忽略了价格的原因,冲动消费。只要价格能承受,不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也会作出消费的选择。商家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漫天要价,使喜庆消费的价格居高不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